偏居于小城的山麓下,呷口缙云清茶,于秋雨的早上放眼浮色云雾绕黛包山脉,这样的碎片时光远胜过整日伏案的枯燥,快节奏的都市生活。
愈加物质化的我们总是急切寻找更大、更圆满的时空,殊不知,碎片生活有棱有角,更融进了雅致与内心的闲适旷达。
一切太匆匆,匆匆中却总想抓住时光缝隙中残留的碎片,那么的不满足,拼命追寻更大的陨石,可最终却悟到再大的陨石也只不过流星划过,天际闪烁后的死寂,生活的本质不是去得到,去一味贪求,细小而珍贵的一瞬间、一刹那才是花开云卷月明时。在那极小的时空范围内或许是一柱檀香归心净化自我的小刻;亦或是停驻于山腰壁岩前仔细揣摩那些百年的金石刻印;亦或是久居都市偶得机会自近田园生活的短暂下午。
在碎片这最具残缺美中独享自然之美,人性之纯,天地方物之灵性。碎片,温存着初梦的甜美纯真,浓缩日转星移后生命最为宝贵的形式。这是一种以小衬大,以残拥全,以无带有的美。
常听人言,这点时间还不足我干点什么,这点钱还不够我买什么。知足与否与量的大小无关,只与心的宽度息息相关。若心是一汪湛蓝大洋,即使一刹,当是时也可顿悟;若心是纯白如高山未污染的初雪,一分一粒皆可集为大款项,并为那些需要的人奉献爱心。细细想来,多少领域的大方之家,正是因为擅于利用碎片时光,碎片机会,才聚成了自己学术的深泉,并涌涌不断滋润后人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精通十四门语言,他的学生非常赞服于先生记忆力之强。先生而后告诉学生即使在抗战最为辛苦、恐惧之际,在国外最为贫困潦倒之际,也时时抓紧每分每秒记单词,搜集短语妙句。先生正是利用了他人忙于奔波,苦于生活的时间而勤学于每一个碎片时间,也最终在碎片串连的项链中绽放了自己在学术上的光芒。
拥有碎片的人一定是珍惜之人,这样的人必定是时光的知己,光阴的善待者,生活的有心人。拥有碎片的民族一定是绵延不断如星星之火燎原旷野,历史留下的碎片,文化残存的碎片终会帮助民族复兴。学会去收集碎片,好好利用它,方寸之间亦能开辟新天地,复兴它日盛景。
偶得碎片,静观小城山水,思索像幽蓝江水翻腾,卷起浪花。 |